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
快捷登录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搜索
查看: 1140|回复: 0

[其他] 其他《雷池历代名人史话》(十八)

[复制链接]
UID
77724
回帖
204
金币
7 个
注册时间
2015-4-30
发表于 2016-1-1 20:37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安徽
《雷池历代名人史话》(十八)喝道:“你平日作威作福,白要百姓供奉祭,却不为村里积点功德,反而酒醉饭饱之后,阴阳怪气乱叫,几乎坏我大事。听着!从今起,村中无你食宿地,村头路尾你栖身。”
后来社坛伯公总算有了悔改,他日夜巡游村庄,为百姓驱邪扶正,保佑平安。村民念他这些积德,就在村边建了一座社坛,逢年过节供奉三牲酒醴,可始终没有给社坛伯公盖庙宇。罗隐还为社坛伯公写了一副对联:
社殿有尘风自扫
坛门无锁月来关
吃猪肉
一天傍晚,有一群村民正在闲淡吃喝,忽然见罗隐走过来,一些人怕惹祸招灾,都四散跑开了。罗隐感到奇怪,上前问一个还没有走的伯爷公:“刚才你们谈论些什么?”伯爷公说:“连年歉收,大家很久都没有吃肉了。刚才我们闲谈,想吃一顿足够的猪肉。”罗隐笑笑说: “这有什么难,你叫各位明天等着。”
伯爷公走后,罗隐走到路边拐弯的地方拉屎:偏巧县太爷打遭回府,路过转弯处见有人竟敢拉屎挡道,不禁大怒,立即喝令衙役捉住重责四十大板。罗隐争辩说:“我拉屎关你屁事,吃了再走!”衙役气得暴跳如雷,举棒就打罗隐。罗隐往旁边一蹲,衙役直扑了个空,一个趔趄,跌了个“饿狗抢屎”。罗隐见衙役啃了满嘴屎,笑道:“真没用,竟吃不完我罗隐一泡屎。”县太爷一听说是罗隐,慌忙下轿上前赔不是,点头哈腰地说:“罗隐相公,刚才我们有眼不识泰山,请别见怪,望多多包涵!”罗隐板起脸说:“限你明天送五头大肥猪到村里来,不然……”还没让罗隐说完,县太爷就抢着说下去:“哎哟,我求求你别说了,区区小事,一定照办。”
县太爷回去后,老怕罗隐会说他坏话,第二天一早,就差人送去了五头大肥猪。就这样,村里的男女老少,都美美地吃上了一顿猪肉。
酸死了
有个财主得了一个孙子还不满足,他想再要几个,以图“儿孙满堂”。为孩子办“对岁洒”的时候,财主想讨罗隐讲一句“孙多”的应验话,就三邀四请他来赴宴。这一天,财主家宾客盈门,大摆筵席。财主特地叫厨师给罗隐办一席,做了满桌的“酸菜”。什么甜酸鲤鱼、甜酸排骨、卤酸扣肉等,真是五花八门,样样关酸。财主亲自陪罗隐入席。菜上来了,财主说:“小孙周岁,承蒙各位光临,特备水酒一杯,不成敬意。请!”众宾客举杯动筷,狼吞虎咽。老财主频频劝酒,满面春风,可是罗隐却酒肉不尝。财主问:“罗相公,这几道菜难道不合你的口味?”罗隐笑而不答,财主夹了一块甜酸鲤鱼送到他面前,罗隐不便推辞,夹起来就咬了一口,就皱眉喷鼻,嘴巴吸得啧喷地响。财主忙问:“这味道是不是酸(孙)多?一众宾客还不等罗隐回答,七嘴八舌地就答到:“酸(孙)多!酸多!”财主一听这阿谀奉承的吉利话,直乐得眉开眼笑,又夹一块卤酸扣肉送到罗隐面前,满以为他吃了也说句“酸(孙)多”。谁知罗隐一咬那块卤酸扣肉,大叫道:“哎哟!酸死了!”
真怪,宴席还没有散,财主的孙子果真死了。一场庆喜的“对岁酒”,竟变成了晦气的“丧家酒”。
路铺茶
挑担赶圩的人,常在途中的路铺(茶水店)歇息喝茶水。有时候即使喝了没有烧开的茶水,也不致于坏肚子,为什么呢?传说是罗隐的“圣贤嘴’说了这样的话:“路铺茶水不烧开,喝了肚子也不坏。”
一次,罗隐经过一个路铺,当时天气十分炎热:他走进铺内歇息,向店主人讨碗茶水解渴。店主正往灶内添柴加火,说:“茶水还没烧开呢,请等一会儿。”眼看柴草快烧完了,可水还没烧开,急得店主团团转。他东找一些,西挪一点,但始终都没有把茶水烧开。罗隐见店主急得满头大汗,又加上自己渴得很,就说:“别找柴草烧了吧!”店主说:“茶水若不烧开,过往行人喝了,岂不坏肚子?”罗隐再也忍不住口渴,用木勺往锅里舀了一大碗,荡了几下,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。店主担心地说:“等一会肚子痛,你可别埋怨我。”罗隐抹了抹嘴,笑着说:“放心,路铺茶水不烧开,喝了肚子也不坏。”
说也奇怪,从此途中的路铺茶水,有时即使没烧开,过往行人喝了,也是不会坏肚子的。有些路铺的店主索性设置一桶生水,免费让过路人喝。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信陵


《望江县志》记载: 信陵系
唐朝吴县包山(今江苏苏州)人,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,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任望江县令。公爱民如子,为官清廉,在望江主政期间,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德政。
某年大旱,公斋戒为文,以铁板丹书,祷告于天。文曰:“……吾令长之罪也,神得而诛之。岂可移于民以害岁……”诚心动天,竟降大雨。
   任满调迁,县民遮道攀辕相留,情深感人,终不得去,遂再任。
   公为官勤政,注重传统道德,提倡孝贤之风。有县民徐仲源,事母至孝。公上奏朝廷,得到德宗皇帝的嘉奖。徐氏所居之里赐名昭贤,所居之乡赐名孝感。徐仲源后来考中进士,曾任合肥令。徐氏一族,以孝治家,千古传颂。徐仲源墓葬山称孝感山,山坂,称孝感坂。
   公深入乡间,体察民情,课农桑、修水利,以致积劳成疾,卒于任上。灵柩欲回吴县时,县民载道号哭,车不能行。留葬县城小北门。百姓感其恩德,为之建墓、立祠、筑庙、树碑,每年2月8日公祭之。呈现“村翁岁岁跻朋酒”“百里香焚泣叟童”的感人场面。
   白居易与信陵,同代为官,又同是诗人,神交已久。公元815年,白居易贬任江州(九江)司马时,公已去世多年。白居易在其《秦中吟》十首中,为公作《感遇》诗:
…………
我闻望江县,令抚茕嫠。在官有仁政,名不闻京师。
身殁欲归葬,百姓遮路岐。攀辕不得归,留葬此江湄。
至今道其名,男女涕皆垂。无人立碑碣,唯有邑人知。
这首《感遇》诗,又名《立碑》。诗中对公“至今道其名,男女涕皆垂”深表敬佩;为其“在官有仁政,名不闻京师”,深感不平。
白居易虽为贬官,毕竟名动朝野。唐宪宗闻讯,敕封公墓为大夫墓。宋宁宗时,敕封公祠为施灵庙,县令萧服立唐贤令信陵碑。元顺帝时,县令程宗大夫祠;明英宗时,县令王原改建公祠;清乾隆年间,县令徐斌立唐君大夫之墓碑,碑前有华表一对,植以苍松翠柏。
明监察御史、望江进士任伦以《麴大夫祠》一诗,记下了明代百姓祭祀公的情景:
家在包山代在唐,雷城凫化鹤辽阳。
清名已播陶潜柳,遗爱犹存召伯棠。
铁板丹书潭几尺,辕攀广柳泪千行。
村翁岁岁跻朋酒,祠下薰蒿草亦香。
清代诗人张有美,以《怀大夫》一诗,记下了清代百姓祭祀公的风貌:
雷池贤牧首推公,遗爱千秋颂未终。
遇旱则恩当日雨,攀辕还说有唐风。
九重书下封丘墓,百里香焚泣叟童。
引领此城荒碣在,哀吟我为述秦中。
  公为一县令,连任两届,至死也未升迁。虽是小官,却有德政。公治水兴利,人们附会成公斩龙除害的九龙潭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。。。。。。,斩龙除害,虽是神话,足见雷池人民对其为民除害,治水之德,造福一方 的惠政,感恩载德,以致口耳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客户端|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|望江论坛 ( 皖ICP备18018829号 )

GMT+8, 2024-6-3 02:31 , Processed in 0.101887 second(s), 25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